跑友必看!大众马拉松选手等级划分全解析,看看你在哪个级别?
如今,跑步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,融入了很多人的日常。
马拉松赛成为很多跑者心中的荣耀战场,它不仅是一场竞技比赛,也是跑友们超越自我的逐梦路。
而每次比完赛,收到的完赛证书和奖牌就是对跑者努力的见证。
然而,还有许多大众跑者并不知道,除了完赛证书和奖牌,大众选手的成绩达到一定标准,还可以申请由中国田径协会颁发的大众选手等级证书。
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份大众选手评级标准,找到自己的晋级目标,助你更好地规划跑步征程。
这些年来,马拉松赛事发展迅速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跑马圈,成绩也越来越卷。
为了进一步提高路跑的竞技水平,也为了给广大跑者一个检验标准,田协制定了路跑赛事大众选手等级评定实施办法。
这项评定标准,随着大众成绩的提升,也多次更新。
最新的标准在2025年3月22日推出,设置马拉松(42.195公里)、半程马拉松(21.0975公里)、10公里三个项目。
等级从高到低,依次分为精英级、一级、二级。
并根据年龄划分了8个年龄组,分别是:34岁以下、35-39岁、40-44岁、45-49岁、50-54岁、55-59岁、60-64岁、65岁以上。
不同的年龄段,达标的成绩要求有所不同。
以男子全马项目为例,如果要达到精英级,34岁以下的选手,成绩需要在3小时内,也就是要“破三”;如果处于35-39岁区间,成绩则宽松了10分钟,即3:10:00就可达标。
女子成绩则比男子要低一些,全马项目中,同一年龄组,达到同等级别,女子成绩要比男子低20分钟:比如34岁以下的女子选手,3:20:00的成绩即达到精英级。
对于多数大众选手来说,精英级还是有一定的难度。
毕竟,男子全马“破三”,需要的平均配速要达到每公里4分15秒,对耐力和速度的要求都很高。
一级标准,则比精英级的成绩要低30分钟,同样的,二级比一级低30分钟。
即便是二级,男子全马也需要跑进4小时,配速大约是每公里5分40秒,也是很高的水平。
半马项目的等级评定,相对全马来说,配速会略高一些。
还是以精英级为例,男子半马需要达到1:25:00的成绩,平均配速约为每公里4分02秒,比全马提高了13秒左右。
10公里项目,男子选手要达标精英级,成绩需要在37分钟以内,配速要达到每公里3分42秒内。
从标准来看,距离越短的项目,达到同样的等级,需要的配速越高。
整体来说,等级的评定根据跑步距离、跑者年龄及性别,科学地设置了不同的成绩要求,对普通跑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,也让大众跑者有了属于自己的荣誉证书。
那么,如何获取这份等级证书呢?
想要申请等级证书,不仅需要成绩达到标准相应的要求,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:参与的比赛需要是中国田协认证的A1类赛事。
换言之,如果跑者参加的是A2、B类或C类赛事,即使成绩达标,也无法申请。
有不少网友出现过成绩跑得很不错,但却无法成功申请证书,就是忽略了参赛的赛事级别。
而A1类赛事,需要中国田协进行认证。
其主办单位,需要有县级(含)及以上的政府参与其中,运营单位也需在中国田协注册。
这就从组织上规范了赛事,给跑者更好的服务保障。
同时,赛事的主办单位需要在两年内至少办过2场同距离或更长距离的赛事。
也就是说,如果是全马赛事,在过去的两年内,赛事的主办方至少办过2场全马赛事,若上一届举办的是半马赛事,则不符合A1认证要求。
从这个条件来看,如果是新创办或是第二届举办的赛事,肯定不是A1了。
此外,A1赛事关于赛道认证、补给点安排、医疗救援体系、计时和数据管理、裁判级别等都有很高的要求。
因此,A1赛事也是我国马拉松的最高规格,赛事成绩可以参与田协的排名,具有大众选手等级的申请资格。
那么,如何知道自己参加的赛事是不是A1类呢?
通常,马拉松赛事在报名启动前会在宣传海报、官方网站或公众号上标注赛事级别,选手们留意相关信息即可。
此外,也可以在中国马拉松官网上点击“赛历”,去查询自己感兴趣的赛事等级,做到精准出击。
当然,也有少部分赛事,在赛事报名启动时,还没有确定当年的赛事是否为A1,跑者可以参考一下之前赛事的等级,大致有一个预判。
赛事级别和选手成绩都符合大众选手等级的要求,就可以在网上申请证书了。
申请证书有两种途径,一种是在中国马拉松的官方网站,一种是通过“数字心动”app。
中国马拉松网站上,点击“数据与成绩-大众成绩查询”,输入个人信息进行查询,根据系统提示,下载电子证书。
如果使用“数字心动”app操作,也比较便捷。
下载app后完成个人信息注册,点击上方菜单栏“大众等级”,如果有相应的A1赛事成绩达标,会在这里直接看到赛事信息和成绩,点击“查看电子证书”可以直接保存电子证书。
如果需要实体证书,点击右侧的“申领实体证书”,就进入申领页面,支付9.9元的工本费,完成申请,就可以等待证书快递了。
不论是全马、半马还是10公里,只要赛事规格符合要求,成绩达标,都可以申领证书。
有人说,成年后再想得个“奖状”不容易,马拉松的这份等级证书弥补了这份缺憾。
所以,很多跑者都愿意申请实体证书,这不仅是对自己过去成绩的认可,也是宝贵的回忆,值得珍藏。
也许,有跑者朋友会觉得等级证书,也就是一个成绩见证而已,没有太多的用处,也不去过于在意。
其实,这张证书不仅仅是一份荣誉,还有诸多意义。
首先,这是成长的记录。
除了少部分很有天赋的跑者,大多数的大众跑友,一开始跑步的成绩并不会特别突出。
随着跑量的增加,赛事经验的积累,成绩会逐渐提高。
而等级证书正是这个成长痕迹的记录,见证了自己努力和进步的历程,具有纪念意义。
其次,是能力的认证。
等级证书由田协颁发,是对跑者路跑水平的官方评定,具有权威性。
拥有这样一份正式的证书,能直观地看到自己在大众跑者中处于什么样的段位,是能力的证明。
有了等级的认定,可以了解到自己当前与更高水平之间的距离,有助于下一步跑步目标的制定,激励自己不断突破,追求更高的成绩。
此外,还有一定的社交价值。
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圈子,跑者们也有自己的跑圈,等级证书亦是跑友们交流的“社交币”。
分享证书,可以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跑友,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。
除了以上这些,还有一点非常重要:等级认证关系到个人的赛事权益。
一些高水平的赛事,中签率很低。选手如果想要凭借成绩直通,就需要满足组委会对参赛者成绩的要求。
高水平等级证书,是很多大赛的直通钥匙。
另外,跑者如果有参加体育类训练营的规划,等级证书也是一块敲门砖,能证明自己的实力。
尤其是精英级的选手,还有机会参与到体育品牌的商业合作,证书则可以增加自己的筹码。
其实,不论是自我激励,还是权益福利,大众等级证书带给跑者的正向作用是多方面的。
我们可以不将证书作为跑步的终极目标,但如果有这个跑步实力,何不将其纳入囊中呢?
作为大众跑者,每个人都有自己奔跑的目的,或是为了健康,或是为了热爱,也可能是为了超越自己。
不管是哪一种,当踏上马拉松赛场,每一个脚印,每一滴汗水,都是自己拼搏的印记,镌刻出最终的成绩。
那张等级证书,是对跑者的鼓舞,也会伴随跑者步履不止,终抵心之所向。
来源:微信公众平台